韵书
阴平 中間 衣冠 竿 觀看 穿 地名 參考 同暄、煊,又人名馮煖 占卜 濺濺,水疾流貌 負也 流入也 篿 綸巾 縿 扁舟 與浛同。沈也 蹿 頒通作朌 𩽾 𨟠 辿 𫓶 𨭉 𫍽 广 𬸣 𫗴
阳平 艱難 便安也 引也 硏究 沿 可汗 篿 骿 𫠊 𫘪 𤩽 𫍯 𬘫 𬸪 𫄧 𫔍
上声 斂也 舒卷 少也 欿 檿 弿 𬙂 𡎚 𪩘 𬸘 𬊤 𬒗 𩾃 𬘘
去声 災難 殿 傳記 线 樓觀 便 樹幹,幹練 舒卷 間開 冠軍 占據 名詞 躁急也 漸次 封禪 打轉、屢次 所負也 廿 隔也 嬿 𬘬 𬜬 𪾢 奿 𫢸 𬣡 𬇕 𬶠 𬀪 𫮃 𨚕 溿

拼音:biàn  韵部:
〈动〉
    (形声。从刀,辡(biǎn)声。本义:判别,区分,辨别)
  • 同本义
    • 辨,判也。——《说文》
    • 辨,别也。——《小尔雅》
    • 辨方正位。——《周礼·天官》
    • 辨是与非。——《易·系辞下》
    • 目辨白黑美恶,耳辨音声清浊。——《荀子·荣辱》
    • 不辨牛马。——《庄子·秋水》
    • 男女辨姓。——《左传·昭公元年》
    • 双兔傍地走,安能辨我是雄雌。——《乐府诗集·木兰诗》
  • 又如:明辨是非;辨白(分辨清楚);辨色(辨别物色)
  • 通“辩”。口头上争论
    • 吾闻穷巷多怪,曲学多辨。——《商君书·更法》
    • 传曰:析辞而为察,言物而为辨,君子贱之。——《荀子·解蔽》
    • 分争辨讼,非礼不决。——《礼记·曲礼上》
    • 故略上报,不复一一自辨。——·王安石《答司马谏议书》
  • 又如:辨士(善辩的说客);辨给(口才敏捷,能言善辨);辨驳(根据事理加以反驳)
  • 通“班”。颁布
    • 吏以文法教训辨告,勿笞辱。——《汉书·高帝纪下》
    • 辨社诸侯,出门见之,著以为戒。——《汉书·王莽传上》
  • 又如:辨告(古代官吏将所订法律颁布告知民众)